今天给各位分享cnnic区块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结合个人专业,借助网络,正确回答什么科研?
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科研活动一直是一项重要技能,以下总结一下我发现的主要方法
1.微信公众号,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很多知名学者会建立自己的公众号进行科研交流活动,但是通常要耐心寻找辨别
2.博客,关注个人博客或个人网站,或者关注researchgate上的学者,但是通常这些网站比较零散,收藏不方便
3.Twitter,适合关注一些大的科技公司和科技工作者,他们会分享一些热点链接,然后可以进一步深度研究,微博、tumblr、Reddit和TG娱乐性质多点。FB群组可以看下,onedrive好像有很多资源。
4.YouTube,很多视频做得很好,不论是科技公司的还是专业博主的,某些咨询公司,智库公司一些报告不错,但是很难找
5.telegram,关注一些类似于GD分享的群组,有很多学习资料,但是不要随意传播
6.知乎,学生群体多,一些海外博士的专栏值得看看,很多我不熟悉的领域在淘宝和亚马逊都能做简单了解
7.一些专业论坛或科技自媒体网站,比如汽车类的车云网,网站本身不一定会找到学习资源,但会指明学习方向
8.Google,bing,yandex,这类网站通常适合寻找书籍文档,Tor网站好像也行,比较慢
9.BT或类似于IPV6的资源共享网站,适合寻找软件,教学视频等内容,像重要文件可以保存到mega上
10.官网,如果想学习某项技能,官网是最专业的,其次是大学的著名实验室,大牛的那种,计算机偏多
11.在线教育网站,MOOC,学堂在线,网易课堂,优达学城,TED,Coursera,或者国外一些大学的免费公开课,有专业也有不专业的,微盘,百度学术,道客,CSDN偶尔也能找点资料,不过很旧,
12.很多学习资源来源于国外,需要VPN,学习科研的同时不要发表任何政治言论,也不要浏览不健康的新闻。
打开CSDN,阅读体验更佳
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学习
全世界的人们在互联网上就无数论题提供了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访问到大量信息:大量的信息资源,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兴趣小组成员,交互式协作,多媒体展示等等。互联上包含多种连接协议。这些协议包括e-mail, FTP, HTTP, Telnet和 Usenet新闻。 多数协议都有配套的支持程序,可让用户搜索和存取信息资源。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process in the Internet RD team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process in the Internet RD team
继续访问
互联网技术如何才能成为科研助力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科技发挥其力量的关键环节。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不乐观,根据中国科协出版的《2014-2015年度学科发展报告显示,全国510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平均完成的科研成果有3万项,但仅有20%可进行转化并批量生产,形成产业规模的则仅有5%,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科技成果的低转化率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众多科研成...
继续访问
我们都在如何使用互联网?
1月17日CNNIC发布了第2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据报告所称,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网民达到2.1亿,半年新增4800万。宽带网民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真的是慨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好快。的确,互联网自诞生以来,逐步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感觉都有点离不开互联网了。整理整理,看看自己都在用互联网干什么?
继续访问
通过翻转学习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本科技术教育以提高绩效-研究论文
根据小时的需要修改内容质量,并根据各种定性和定量判断参数进行反馈。 成绩的提高体现在一些特定的课程中,通过大学整体评分和交流能力的丰富,而表现在以数学为基础的工程科学论文中则有所下降。 结果是统计计算...
《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读书笔记
链接(Link): 链接是Web网页的元素,是指向其他信息资源的指针,把Web页绑在一起。跟随链接可以从一个文档跳到另一个相关文档。 用户组信息资源: 由一组对某一特点事物或主题有共同兴趣的网络用户组成的邮件群或电子论坛。是一种有组织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在其间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一对多的交流 信息组织: 答:信息组织就是把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列方式组织起来,或者说是按照信息查询的需要,对数据根据其特征进行组织。 词典 词典是根据一定编撰目的汇集的词语,并加以描述,说明,通常按字顺排列,是人们查找词语信息
继续访问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 围绕着这一新型电力网络的设计、实现、运行和管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提出了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六大关键技术: 先进储能技术、固态变压器技术、智能能量...
借助终端软件,有效统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原始本性之一,对一件东西,或者事物,熟悉了之后,总想尝试一下另外同类的东西,哪怕另外的东西并不比现在使用的东西更好。我也一样,在用了几年的iPhone手机之后,特别希望尝试一下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特别是大屏手机。最近对一款大屏手机感兴趣,于是就下定决心更换。显然,这种情况下必须保留原来的手机号码,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了,很多朋友和亲戚都知道,换号的成本是巨大的。但这就面临一个
继续访问
论文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策略
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和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师生的科学和有效利用。 因此,提出了一些策略:理解数学教科书的意图,探索数学教科书的教育和教学价值,掌握数学教科书的整体性,创造性地...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原理微观层面金融功能理论与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理论和互联网金融支付理论与互联网金融中观层面互联网金融的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组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资源配置特点宏观层面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收入分配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第三章 ...
继续访问
最新发布 2022年工业互联网厂商全景地图
最新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大关。一季度,国家公布了12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4个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车间级、企业级、集群级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75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了2400个。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到年底将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
继续访问
大数据时代,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
数据被认为是新时期的基础生活资料与市场要素,重要程度不亚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近年来,企业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信息资源爆炸式激增,其中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达到85%左右,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已经无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Hadoop等大数据技术和其他大数据工具和设备的出现以及云计算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的广泛运用,为企业处理日益增长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了高效、可扩展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弥补了传统...
继续访问
能源互联网概述
能源互联网一、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二、能源互联网研究背景和意义2.1 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背景2.2 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意义2.3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目标2.4 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三、能源互联网的形态3.1 物理基础: 多能协同能源网络3.2 实现手段: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3.3 价值实现: 创新模式能源运营四、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广义协调优化运营模式4.1 能源互联网广义“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基本架构4.2 能源互联网广义“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的基本方法五、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关键技
继续访问
2019,新互联网与腾讯的ToB转型
进入2017年和2018年,关于“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逐渐流行起来。究竟是哪个互联网大佬最先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难以追寻。普遍认为是美团CEO王兴最早于2016年中,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他提出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而“互联网+”最早可追溯到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于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的发言,马化...
继续访问
在区块链上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理念与举措
区块链是一项革命性技术。从其对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潜在影响来看,这种状况恰好与互联网发展初期的情况极为类似。全球技术公司Digital Science去年年底发表了一份报告“Blockchain for Research”(科学研究中的区块链),对区块链支持下的学术交流新范式进行了展望。本文的认识主要来自这份报告。该报告认为: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目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所面临的一些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包括...
继续访问
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有效促进了社会的长远发展【遵化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主题社区吧】_百度贴...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隐藏此楼查看此楼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有效促进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就目前而言,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本文就对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互联网...
继续访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资源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单是芯片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单一信息技术自身的纵向升级,还是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后推动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整体代际变迁。信息技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的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简易终端为标志,可称为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随着个人计算机和通过网络连接的分散式服务器的普及,标志着第二代信息技术服务...
继续访问
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关系
本文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关系,标识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传统互联网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的位置。说明基于神经学建立的互联网虚拟大脑架构可以有效的统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应用和新概念。
继续访问
数据库课程设计
c语言文件读写操作代码
html+css+js网页设计
直播电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状:直播电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电商形式,大大缩短了供应链和需求链,给用户带来丰富、及时、实时的购物体验。
电子商务具有互动性、专业性、高转化率等优势,在促进就业、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直播除了能让企业获利,更多的企业关注点是直播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对企业日后推出新型的产品非常的有利。
或者开发新的市场,减少很多的成本和推广的时间。例如乐高从电影行业做到很多商城都有实体店,在玩具行业做到很好。电商直播还是会获得更多企业的关注和加入。
商直播的优点,直播间里边的产品展示更加立体和直观,互动性及时和效率高。还能通过已有的知识或者技能帮忙解答观看者的问题,不断获得新的粉丝和忠诚度高的粉丝。
现在很多人习惯观看直播,获得折扣大的商品,这样电商直播有利于走量,容易打造爆品,达到薄利多销或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直播电商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强交互性。
直播电商具备“当场 同台 互动交流”特性,主播不但与用户在现场直播,并且与主播、别的用户同台沟通交流,可以与主播等开展立即互动交流,这类强交互性远强过以前的移动电子商务和社区电商平台,也更非常容易得到 用户的信赖感。
二是强IP特性。
IP是专利权的通称,具体说来,便是主播具备较强的IP特性,在用户思维中有与众不同的标识,也是一种感情的寄予。
不论是商业服务领导者,如马云爸爸、腾讯;或者大牌明星,如范爷、李小璐等;或者卖货主播,如辛巴、李佳琦、薇娅、李子柒等,还是网络红人,如Papi酱等,都具备较强的IP特性。
三是高宽比区块链技术。
直播电商一方面具备总数大量、种类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主播,另一方面主播除开电子商务平台的微信公众号也有自身的私域流量,总体而言,相对性于以前的电子商务更加区块链技术,也为大量的主播出示了大量的机遇和概率。
今天看大厦一层搞活动,凑过去看了看,是搞什么版权链的。哪位大神能通俗滴讲下啥是版权链涅?
楼主所说的版权链应该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针对版权的应用模式cnnic区块链,要想更加透彻地理解版权链的原理还得从区块链出发cnnic区块链:
狭义来讲cnnic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 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cnnic区块链;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通俗来讲,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包含一张被称为区块的列表,有着持续增长并且排列整齐的记录。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与前一区块的链接:设计区块链使得数据不可篡改 — 一旦记录下来,在一个区块中的数据将不可逆。
版权保护长久以来都是全球性课题,一直存在确权难,盗版严重,公开性差,授权链条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因此,原创作者用此技术做版权登记、确权、评估、交易、公证等功能来保护版权使得版权被侵上诉证据更加充分,原创作者能够迅速得到维权。在国内此项技术还很新颖,未来发展很有潜力,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公司企业发觉并已开始研发,其中京东金融、民生银行、小米移动、重庆小犀、海航科技等公司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数据中心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可信区块链峰会”中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如何才能建立数字信任?
近些年,数字经济持续较高的增速,逐渐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能。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移动支付等早已与你我息息相伴。与此同时,平台垄断、大数据杀熟、假冒伪劣商品、算法歧视、刷单炒信等数字治理难题也暴露在大众面前。在此背景下,数字时代信任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什么是数字信任?如何构建数字信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 健康 发展?一起来看。
什么是数字信任?
在以前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下, 社会 信任主要靠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维系,而数字经济中的信任关系是数字信任。基于数字经济和数字 社会 发展的视角,数字信任是数字空间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身份识别的双向交互的新型信任关系,是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拓展,是可信数据流通的必然要求。用户通过数字身份与网络设备相连,在数字空间的所有通信、社交、交易、搜索、 娱乐 等活动的数据完整性和隐私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数字信任构建了人对机器、技术和平台、机器与机器的信任关系,人们相信数字空间的软硬件和平台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平台通过向用户表明他们可以确保在线程序或设备的安全性、隐私性、可靠性和数据道德性来获取用户的信任。
数字信任对信任关系的产生和维系进行了革命性改进, 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技术信任融合为一体,是政府、个人、企业和机器对于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保护水平的信心,支撑了数字经济 社会 活动的所有要求 ,是信任关系更高级的形态。
数字信任有何价值意义?
数字信任是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信任,是个人和组织参与经济交易的基本信任,信任的经济功能将放大。2019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洞察》的演讲中指出,在数字平台的发展中,信任和规则的建立同样重要。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要素, 数字信任有助于解决数据治理和安全问题,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形成,支撑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构建“政府—用户—平台—企业”之间稳定的数字信任关系,有效治理平台垄断、大数据杀熟、假冒伪劣商品、算法歧视、刷单炒信等数字治理难题,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良性竞争和 健康 发展的状态。
数字信任节省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就面临网络上的信任难题。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支付保障,解决了商家与消费者的信任问题,促使交易的顺利完成。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类似解决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越来越多。 建立政府/公共部门—企业/其他组织、政府/公共部门—自然人、企业/其他组织—个体用户、人机交互和机器交互的数字信任关系,将极大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可以有效避免陷入所谓诺斯型低信任贫困陷阱 ——“无法让合同有效、低成本的执行是 历史 上发展停滞和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不发达的最重要原因”。
数字信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正在攀升,构建数字信任变得更具挑战性。消费者对于信息类产品以及 科技 企业的数字信任,已经成为他们下载应用和购买产品/服务的核心影响因素。 只有建立数字信任体系,有效抵御网络攻击、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确保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正常运行,才能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
数字信任是建设数字政府的支撑。 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和改善治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治理是从身份认证和管理开始的,建设统一数字身份认证和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各单位的数据信息都聚集起来,发掘数据价值,将极大地推动政务服务精确化、 社会 治理数智化与管理决策科学化。 基于数字身份,构建政府与企业、公民、 社会 之间的数字信任,不仅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公民和企业参与 社会 治理的热情,增强对政府政策的理解认同。
数字信任可以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发挥作用。 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个人、企业、地区、国家层面都可能产生数字鸿沟。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数字信任是重要原因。比如,信任问题是老年人“数字鸿沟”瓶颈,老年人对新技术有天然的保守心理,对数字技术不了解、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被多次强调。 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构建数字信任关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体验到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网上交易和服务,可以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信任面临什么现实痛点?
过去二十多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互联网发展对数字信任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但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一些信任问题,消费者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信任下降,致使我国数字信任呈下降趋势。当前建立数字信任存在诸多痛点。
①建设数字信任的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数字信任是从2003年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开始的。近些年,我国开始重视数字信任的制度建设,颁布了一些涉及数字信任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亟需加强数字信任的顶层设计,明确我国建设数字信任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建立健全电子签名、电子身份、电子认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
②数字信任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搭建有待完备。 我国政务系统建立了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国家政务外网CA系统、RA系统)、密钥管理系统等,但是面向企业和公民的数字信任基础设施刚刚开始建设。比如,同一个人在不同中心化系统中的信息处于隔离状态,地区性、行业性交叉认证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甚至割裂情况。由于未构建完成各部际间网络互连的网络框架,数字身份系统无法互联互通,政府部门、企业、 社会 组织、自然人无法有效交互数字信任。缺乏统一的数字身份标识、实体识别认证和一系列安全策略机制,数字信任难以确保数字交互关系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便捷性。
③网络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较严峻。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5G等数字技术应用带来了网络隐私和安全问题,据CNNIC统计显示,尽管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个人信息泄露(21.9%)、网络诈骗(16.5%)、设备中病毒或木马(10.8%)、账号或密码被盗(8.2%)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中国企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风险, 互联设备领域的商业成功取决于与消费者建立数字信任 。
④数据治理与平台创新难以平衡。 运用大数据可以为经济 社会 发展带来创新动力,但需要平衡隐私保护与业态创新的关系。 消费者渴望个性化的体验却担心数据安全,企业不愿为了实施隐私保护而无法充分利用用户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至于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在保证数据流动性的同时平衡安全性,亟需建立足够的“数字信任”控制。
⑤技术信任与制度信任尚需协调统筹。 技术信任不能替代制度信任。比如,区块链技术只对上链以后的数据保真,上链之前的数据真实性则需要制度信任来保障。尽管基于技术的数字信任不断改善,但还没有形成技术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增强,制度对待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包容性,技术本身在价值目标上也应与制度保持一致。
总体而言,我国数字信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
如何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
“十四五”期间,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国家战略。构建数字信任体系,既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经济和数字 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字信任体系,是以可信数字身份验证和可信数据流通为核心,通过制度信任、数据信任、人际信任、技术信任与系统信任的建设,实现身份、数据、合约、产权、法人、技术等六个“可信”的数智化信任运营体系。
第一,从战略上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信任体系。 建议我国数字信任体系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考虑弥合数字鸿沟、合理保护个人信息、严格防范网络风险,处理好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数字信任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建立技术与制度互动的数字信任模式。 建设数字信任体系,要统筹制度信任和人际信任,形成制度与技术相互包容的双向互动,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与习俗等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用数字技术增强传统信任,用制度信任补充数字信任,形成数字 社会 良好的信任生态。警惕技术万能论,不能过分夸大数字技术对信任建设的作用,制度应保持适度弹性且包容技术创新,不被伦理绑架。
第三,建立数字身份互联互通互认的基础设施。 数字身份普及是数字信任的基础工作,如韩国政府计划于2022年全面普及电子身份证,取代现有的实体身份证,将来只需出示手机里储存的电子身份证,即可以办理各种业务。建议加快建设数字身份互联互通互认的国家级平台,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身份统一认证、一网通办等事项的相关制度,消除信息孤岛,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进一步完善数字信任的法律法规、规则与标准。 建议加快研制数字身份法规、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数字信任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隐私计算技术、区块链、量子 科技 等)应用的标准规范和实施指南等,建设与国际接轨、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数字信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数据滥用、违规采集数据、算法歧视、刷单炒信的监管力度。
第五,注重数字信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数字信任技术是产业互联网大协同的基础设施,大数据挖掘可以应用于信用评价,区块链通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时间戳等一系列数学方式创建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利用综合或者集成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可以不断创新数字信任机制。建议政府加大对数字信任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的支持,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创造条件。
第六,平衡隐私保护与鼓励业态创新的关系。 建立信任、鼓励创新,是建立数字信任体系最重要的两大目标。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应对网络安全,需要政府和市场加强合作、担负共同责任,共同遵守可靠的网络安全标准,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市场和政府都应该加深对于技术、法规和标准化等不断创新的认识,深化数据对市场创新作用的理解,共同推动数据开放、保护、共享和合理使用。
第七,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新型的数字治理和数字信任框架。 数字信任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数字信任。2020年9月《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提出,“当务之急是勾画一个数字合作和数字未来共同愿景,并解决数字信任和安全问题”。我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工作中,建议我国政府以设计全球数字信任框架为抓手,积极引导和参与数字信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则,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多少?网民用户规模有多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这个近10亿的大群体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但增长主体渐渐由青年转向少年和老年——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有近2.6亿“银发网民”(50岁以上),以及1.6亿20岁以下网民。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9.3%,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网民占15.3%。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has released its 47th Statistical Report on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 China had 989 million internet users by December 2020, an increase of 85.4 million from March 2020, among which 986 million were mobile users, and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reached 70.4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As of December 2020, 32.7 percent Chinese netizens had a monthly income of between 2,001 to 5,000 yuan. Those with a monthly income of more than 5,000 yuan accounted for 29.3 percent, and those with an income of less than 1,000 yuan accounted for 15.3 percent.
报告亮点如下:
Health codes help 900 million people travel safely
疫情期间,“扫(健康)码”与测体温一样成为了日常。
由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防疫健康码”累计有近9亿人申领,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让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一码通行”的便利,也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安心。
此外,疫情之下,我国的线上教育和线上医疗的用户规模都有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为3.42亿、2.15亿,占网民整体的34.6%、21.7%。
98 percent of the poor villages are connected to optical fiber
截至2020年末,全国贫困村通光纤的比例已经达到98%,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的全覆盖,远程医疗也实现了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
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高达1.79万亿元,截至去年12月,网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宣传”的比例为53.6%,较9个月前提升了5.9个百分点。
Users of short video apps have surpassed 800 million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报告称,2020年,各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加大对支付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用户规模迅速增长。但同时其海外发展也面临着监管的风险。
Online payment utilization rate is nearly 90%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较2020年3月增长8636万,占网民整体的86.4%。
去年,商务部发布通知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了数字货币测试。目前,深圳、苏州等试点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样截至2020年12月,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较2020年3月增长7215万,占网民整体的79.1%。2020年一年内,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过去一年,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16.80万亿人民币,较2019年底增长51.2%。北、上、广、浙等地集中了全国约8成的互联网上市企业和网信独角兽企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另外,伴随着有力政策和技术发展,过去一年我国在量子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cnnic区块链和“区块链”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cnnic区块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