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刘斌区块链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区块链与人工智能 刘权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上海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比普通付款方式好在哪里?
上海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亦鸣医生成为“尝鲜者”,他用新办理的屏显卡式硬钱包在支付终端上“靠了靠”就完成了支付。
这是继深圳、苏州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之后,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试点首次实现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试点使用屏显卡式硬钱包支付还不是完全意义的“双离线”支付,而是“单离线”支付。
那么,数字人民币如何真正实现安全的“双离线”支付?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本次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试点提供技术支持的银行,多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暂无披露口径。
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也未公布双离线支付的细节。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了他理解的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逻辑:“付款钱包在断网时构造交易报文并签名,通过近场通信发给收款钱包,收款钱包在后续联网时提交给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系统入账”。
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试点使用
记者了解到,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于亦鸣医生率先使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屏显卡式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医院员工餐厅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
于亦鸣医生在点餐以后,取出医院新办理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屏显卡式硬钱包,在餐厅的支付终端上轻轻“靠一靠”,硬钱包卡片右上角的水墨屏“散了散”就完成了支付。
支付终端随即将消费小票打出,硬钱包卡片右上角的水墨屏窗口中,也清晰显示着消费金额、卡内余额、离线支付次数。“第一次用数字人民币消费,很方便,能够看到余额,也很放心。”于亦鸣表示。
除了使用可视卡硬钱包支付,数字人民币在上海试点使用还支持手机支付,获得授权的消费者下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后,碰一碰商家内置芯片的数字货币二维码或者POS机就可以实现支付。
本次试点是继深圳、苏州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之后,在上海第一次实现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欧科云链首席研究员李炼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披露的信息看,这个硬件钱包支付应该是单离线支付模式:硬钱包是离线的,而POS机是在线的。这种硬钱包支付适用于一些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群体。
李炼炫指出,目前官方只披露了一款屏显卡式硬钱包,这应该是属于一种芯片卡。未来,硬钱包的形态也可以是U盘等硬件存储设备,甚至不排除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
距“双离线”支付更进一步?
据悉,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此外,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可控匿名,也就是说能满足匿名支付的需求,还可编程,可以加载智能合约。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暂未公布双离线支付的细节。邹传伟猜想,“付款钱包在断网时构造交易报文并签名,通过近场通信发给收款钱包,收款钱包在后续联网时提交给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系统入账。这个过程可以类比为,付款方现场开支票,收款方事后凭支票去银行兑现。双离线支付对安全的要求较高,需要手机上安全硬件的配合。”
李炼炫指出,在理论上双离线支付存在“双花”问题,需要后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包括采取事后追查、限制双离线支付的交易金额和交易次数等方式。
不过,在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看来,数字人民币不可重复交易性,可防止“双花”。刘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数字货币拥有者不可将数字货币先后或同时支付给一个以上的其他用户或商户,即可防止‘双花’。”
刘斌指出,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核心特征是采用双层运营模式:由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缴纳100%全额准备金,获得数字人民币。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公众通过商业银行及分发机构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获取数字货币。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的试点主要是测试了线上和线下场景,并且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领域。刘斌预测,数字人民币未来的测试将逐步扩大,将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企业薪酬福利等产业应用场景;政府补贴、政府福利发放、扶持资金、财政资金管理等政务应用场景;跨境支付、跨境汇款、跨境贸易金融、跨境投资理财等跨境应用场景。
十年前的中国穷在哪里
穷在经济,穷在科技水平,穷在思想,但是精神方面很充沛。10年前的2012年,我们改革开放进入正轨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创新发展理念正在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引领数字经济走向蓬勃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强化数字经济治理、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化的同时,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金融业也在坚守其自身的赋能使命。
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向纵深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下金融主要通过融资支持方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比如,在股权融资方面,为数字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债权融资方面,增强企业授信,将技术专利、无形资产纳入企业资产价值的估计中,增强企业资产实力与扩大可抵押物范围,为企业增信提供基础。”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7956.3亿元,比上年增加3563.2亿元,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4%。这些数据背后,是国家对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盘和林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在创新战略的引领下,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也越发凸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告诉记者,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可以通过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效率。“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驱动战略要更多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原创性引领科技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而伴随着技术创新、数字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我国数据资源化产业链也在日臻完善。
2022年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到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等相关领域市场准入。在严控质量、具备可行业务模式前提下,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与流通,鼓励深圳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地方性政策研究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信息权益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技术标准。
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广州南沙正式揭牌,标志着广东省级数据交易机构成立运营。当日,首批数据经纪人、数商企业签约进场,超过300个数据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涉及金融、交通、建筑、信息等多个行业,达成交易额累计超1.55亿元。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均已成立数据交易所。
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增长新力量
当下创新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正在加快,应该如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考验各方智慧的重要命题。
在盘和林看来,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其一要注重利用市场激励机制,结合知识专利产权保护,恒产者恒心,要让专利发明人通过发明应用来获取收益。其二要注重产学研用融合,释放科研院所、高校手中的专利,投放到市场当中,去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其三要用创新思维去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其四要加强新旧要素的流通,通过新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重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
盘和林认为,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能动性尤为重要,比如在政府层面,各地方政府绩效应该向创新看齐,将专利研发和新经济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重要的考核指标,政府也要通过数字政府做好带头作用,率先通过技术实现效率提升。比如在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领域,要保护专利产权,要开放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资源,要让人才愿意加入民营企业。
在谈及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向时,刘斌强调,要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则必须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在数据处理、数据定价、数据交易等核心环节完善法律法规,探索有利于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模式。其次,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科技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强化提升传统业务。“同时,加快构建和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在数据交易平台、算力平台、算法平台等方面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以及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方面的突破,争取在数据跨境流通领域形成中国标准和规则体系。”
刘斌亦向记者指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合理发挥作用,首先应当鼓励实体经济企业向数字经济企业学习先进的数字科技应用和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实体经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次是以数字产业化为引领,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并且,要以产业数字化倒逼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会催生出对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求,又会大大推动数字科技的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
关于刘斌区块链和区块链与人工智能 刘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刘斌区块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