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黎明区块链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黎明交易所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从线下链上世界——小贝壳深圳区块链媒体交流会
7月10日,由香港小贝壳数字资产有限公司及万链社主办,嘻哈财经协办的深圳区块链媒体交流会在深圳举行。
会议邀请了瀚德金融科技控股集团首席战略官、厦门国金副董事长陈雷先生,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副总裁梅昕先生,利多资本创始人邱文城先生,深圳瀚德共享科技实验室总裁助理陈义佳先生,香港小贝壳数字资产有限公司CEO薛灏先生,万链社媒体运营总监宋天玮女士以及三十多家区块链媒体同仁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陈雷先生以及梅昕主任对瀚德集团以及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进行介绍之余对当下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资产的发展提出了长远又独到的观点。区块链技术是大势所趋,应用好区块链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技术进步中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瀚德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雷先生
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副总裁梅昕先生
随后利多资本创始人邱文城先生和瀚德集团陈义佳先生都结合自己实际的投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对数字资产的看法对市场的判断。两位在发言中不时引入生动有趣的实例以及比喻,整个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下去。
穿插在活动中的抽奖环节,让会议的气氛进一步升温。1999元的小贝壳硬件钱包购买抵用券。
抽奖活动过后,本次活动主办方万链社媒体运营总监、万链社区块链媒体协会会长宋天玮女士首先对万链社进行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万链社作为一个供方需方握手平台,对接筛选优质的企业、媒体、数字资产等。从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整合,和行业一起发展、成长。区块链媒体协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在区块链行业的黎明到达之前,抱团取暖,一起成长!
紧接着,万链社区块链媒体协会副会长冯浩罡先生也上台进行了讲话。冯浩罡先生虽然年轻,但是却是早就是币圈老司机了。从最开始的炒币,到后来逐步了解区块链技术并且为其着迷,再到后来加入香港小贝壳数字资产有限公司,协助发起万链社区块链媒体协会并担任副会长。一路走来,有感触更有成长,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的全球动态实刻关注和研读,对行业的认识也让人颇受启发。
当然,抽奖环节必不可少,duang~,一等奖出来啦,由陈雷先生为两位幸运儿进行颁奖。2999小贝壳冷钱包购买抵用券喔。
当会议进行到这一步,一般总结下就结束了,但是我们不一样!特等奖还没抽呢!特等奖小贝壳冷钱包被一位微信开过光的漂亮小姐姐抽走了!让我们恭喜顺便嫉妒一下她!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区块链》((美)梅兰妮·斯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yvmz
书名:区块链
作者:(美)梅兰妮·斯万
豆瓣评分:6.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景式的方式介绍了区块链相关技术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技术衍生方向的展望,作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是继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全书从比特币的概念模型和区块链技术正开始结合的方面讨论了三个不同的结构层面:区块链1.0、2.0和3.0。首先介绍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还有作为区块链1.0应用核心的货币和支付系统。其次,区块链2.0将超越货币范畴,会发展为货币市场和金融应用,类似于合同。然后,区块链3.0则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以外的一款些应用。在这个广泛的层面上将出现一些鉴证类的应用,如区块链管理,可以通过提升一些诸如WikiLeaks,ICANN和DNS这样的服务系统,发展到分布式的云上,从而远离一些不公正的管辖,同时有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数字身份的验证和认证。但区块链的理念不止于此;它是发现,资产评估,转移任何事物的所有量s一种新的组织范例,比以前可能更大规模上协调人类所有的活动,而我们可能正处在这次革命的黎明时期。
作者简介:
Melanie Swan主要从事于信息科技的社科方向研究,撰写过大量相关的著作,她是区块链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for Blockchain Studies)的创立者,这是一个针对区块链技术用于研究哲学和社科研究的非盈利机构。作为金斯顿大学和巴黎大学的当代哲学研究生,致力于信息理论和技术理念。Melanie的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哲学、生物公民、自我量化,未来的个人身份,以及认知增强等许多方面。她已经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金融MBA学位,并且在富达和摩根大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在奇点大学(谷歌和美国宇航局联合设立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担任量化方式和预测市场指导员。
硬科技:物联网、区块链与数位货币 长达4年的国际标准之争底定
各位在网路打滚多年的科科,或多或少,都可以亲身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历史轮回。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排山倒海的业者、分析师和媒体,拼命炒作看似虚无飘渺,但绝对挂保证和商业投机紧紧挂勾的话题,别的不说,像本世纪初的网格运算、刀锋伺服器、云端运算、物联网、机械学习、雾运算、边缘运算、直到最近因众人疯狂炒作数位货币而火红的区块链等等想必各位绝不陌生的关键字,莫名其妙的占据了大量媒体版面之后,不知不觉中,就被更耸动的技术行销名词淹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仅在Google等搜寻引擎,遗留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陈迹。
说穿了,万变不离其宗,近代资讯科学的发展轨迹,受限于单一运算容器终究有其极限,总脱离不了支撑巨量服务的分散式运算,诸多琳琅满目的技术行销名词,事后回顾,仅为瞎子摸象的一隅,被人类的痴愚贪念,蓄意包装后的加工化合物。
「物联网(IoT)」和「区块链(Blockchain)」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站稳的脚跟,几乎无人敢否认,「万物互联」与「去中心化」将构成「NewInter」的基础,只是碍于诸多因素,这2种技术的应用等级,迟迟没有达到世人最初的期待。但当这两者合而为一,那就将开辟另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足以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未来。
物联网喊了这么多年,大规模推广却看似原地踏步
物联网热潮并非短短几年的事情,然而始终未普遍见于你我身边。这因素很复杂,同时兼具「技术门槛」和「商业模式」的层面,让我们迟迟看不到科幻小说般描述的物联网世界。
技术门槛是什么?
物联网不外乎布署大量智慧化的终端装置,但这些终端收集到的资料,最终还要为人类服务,这就引发了人和设备之间的互信疑虑:人类要如何信赖设备,设备要如何取信人类,设备和设备之间如何彼此确认资料是正确、而且不会被窜改。
物联网的资料传递与交换,一出乱子,可是会搞出很多人命的,相信不会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的物联网装置被骇客入侵乱搞而且「被自杀」,例如晚上睡觉窗户全关所有家电浴室瓦斯炉热水器都开到最大活活搞死你的荒谬场面。
为何需要商业模式?
接着,通过物联网取得数据之后,例如我家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农地里面的农作物现在生长状况如何,从资料采集、资料分发、资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资讯,一路到多个主体之间分享资料,就涉及了「所有权」、「使用权」、「价值的分配」,衍生出一系列「信用」和「价值」的议题。
收集到一大堆资料是一回事,你要如何让这些资料产生相对应的价值,并有信用基础、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去推动其运行,那又是另一回事。难道这几年下来,做好放在那边却长期乏人问津的「IoT平台」还不够多吗?
当今数位货币的荒谬之处
很幸运地区块链就是踢开这2块挡在路上石头的最佳解答,确保资料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并赋予资料价值,将其转变为可计价的数位代币(Token),让物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出的巨大资料,成为此代币的信用基础,而不是仅浪费地球资源虚耗庞大的「挖矿」电力,而且除了数位货币之间的兑换,还没有可以交易的「商品」可买,完全违背了货币本质「降低交易成本」的初衷,这真是数位货币最大的荒谬。
很多技术宅往往对「商业」嗤之以鼻,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但请动脑想想,今天像日本动漫画产业与同人商品如此风行全球,背后支撑其发展的,绝对不是关在家里的御宅族,而是推波助澜的「商业化」,天底下所有产业的兴盛,也同样有迹可循,要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真的一点也不难。
区块链技术的4个发展阶段
现在谈到区块链,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比特币和乙太币,但区块链并没那么简单,虽众说纷纭,大致上可定义为以下4个发展阶段。
区块链1.0:对北极熊不太友善的比特币。区块链2.0:乙太坊的智慧合约。区块链3.0:实现炼和炼之间的融合与互通,进而进行跨炼合约。区块链4.0: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数位资产来自实体世界的数据,区块链建立物联网底层的互信,填补资讯使用的信任机制。一方面建立物联网生态,另一方面建立商业模式和经济型态。创造可信任的物联网区块链生态体系。 成功的产品绝非只靠技术就能跃进
融合区块链之后,物联网的发展就从此一帆风顺?当然不是,世上任何推广成功的产品与应用,从来就不是单单仰赖「技术」即可功德圆满。
假使三十年前没有OSI七层模型,网际网路的演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缺乏「框架(Framework)」,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技术标准,大家都在「多样少量」,没有经济规模,再多的新创公司都会壮烈牺牲。毕竟物联网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资讯交换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联盟或生态体系,大家都在单打独斗,无法集中资源,确实的落实应用,只会让深奥幽玄的技术,停滞于天马行空的想像。
少了框架,就像少了设计图的房子,空有砖块和水泥,你还是无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盖起一栋稳固的高楼。
国际间长达4年的规格之争
历经长达4年多的规格战争,2017年底由中国推动、德国与瑞典协助的ISO/IEC30141「IoT参考架构」(IoTReferenceArchitecture),通过了国际标准草案投票(DIS),也正式将中国的「六域模型(six-domainml)」国家标准GB/T33474-2016,拱上了物联网区块链的浪头。而六域模型就扮演着类似三十年前OSI七层架构的角色,对物联网未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这种「国际标准」究竟如何成形,美国日本韩国如何拼命阻挡中国的提案,背后暗藏了多少大国私下角力与权力斗争的「国际战争」,很可怕,不要问。
那已经有相对应的实作?
2017年五月启动专案、十月通过中国国家工信部区块链技术测试的「SDChain(Six-DomainChain)」是ISO/IEC30141全球第一个实作,基金会设置于新加坡,其数位代币SDA(Six-DomainAsset)在2018年1月8日开放交易。
ISO/IEC30141定义的「六域模型」和SDChain打造的「六域炼」,前者是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方法论,后者提供更强固的去中心化公有炼底层,并建立实际的应用与社群。
至于SDChain项目发起人与ISO/IEC30141规格制定主编辑那「神奇的巧合」,请自行跪求Google大神,在此不便撰述。
物联网的共识演算法,真的非得要区块链不可吗?
这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话题,尤其当「无区块分散帐本」的IOTA受到众人关注后,区块链与DAG(DirectedAcyclicGraph,有向无环图)之间的优劣,一直不断的被众人关注并评论著。
从帐面上来看,相较于区块链,DAG不受制于区块体积与工作量证明(POW),免交易费,较能节省频宽与耗电,理论上有更强的规模延展性,但也有双重支付确认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共识」等疑虑,而被取消的交易费,在实务领域也被视为提升区块炼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些特性可能限制其应用范围。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如果学术上已存在争论,那实际应用上问题只会更多,这些都有待时间证明。
此外,受到炒币歪风的不良影响,这年头的舆论已经被扭曲成「谁看起来比较炙手可热,谁的数位货币价格比较高,哪种技术就一定比较先进」,但重点是生态,而不是货币,应由应用场景决定共识算法,能不能「挖矿」就更不值一哂,这对人类一点贡献也没有。
物联网正处于迎接黎明前的黑暗
从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一路到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爆红,区块链逐步展现了可解决物联网宿疾的潜力,直到国际标准问世,提供可遵循的总体架构框架,足以帮助各行各业真正厘清物联网是什么,就这样,足足耗费了近二十年的光阴。
看的更远,从三十年前的OSI模型,直到今天的六域模型,这三十年过程是「沟通自动化」转型到「执行自动化」的时代,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会自动沟通,互通有无。我们可预期的「一万亿」联网设备,如何管理?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创造财富?这才是当代最大的挑战。
此时此刻踏入物联网产业,并有能力提供完美解答的企业,将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科技巨头。各位科科也许将有幸躬逢其盛,亲眼见证到物联网改变你我的生活,以及新科技霸权的诞生,在踏出黑暗、准备迎接黎明的当下,值得拭目以待。
现在是web几点0时代?
现在是web2.0时代,迈向web3.0。
近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黎明区块链的发展和渐趋成熟,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领域黎明区块链:如DeFi、元宇宙、NFT等,也都获得黎明区块链了显著进步和长足发展。其中,Web 3.0作为与区块链发展相辅相成的技术生态,更是被广泛讨论。那么,Web 3.0由何而来,它是否已经发展成熟?
我们可以从Web ,也就是广义的互联网入手,通过分析它的更新迭变,探求Web 3.0的基础与使命,从中理性判断所谓的Web 3.0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先来看看互联网的发展阶段——Web 1.0 - Web 2.0 - Web 3.0:——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
诞生:Web 1.0——信息单向展示
上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刚开始普及之时,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文本、图片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网站提供什么,用户便查看什么,网站和用户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可言。
90 年代中后期,在谷歌、百度发展起来之前,互联网曾经一度由 AltaVista 和 Netscape 主宰。当时这些公司创建网站只是为了宣传实体公司,网站是“只读网站”,用户只能搜索和阅读信息。
这就是 Web1.0时代,门户网站实质就像现在商场发的促销传单一样,上面还没有下单链接,黎明区块链你只能了解促销内容,没办法通过传单直接下单商品。
繁荣:Web 2.0——信息交互与集中
Web1.0的下一代被称为“Web2.0”或“读写”网络,也就是我们当下更熟悉的互联网生态——用户不再是单纯的访问者,而成为互联网平台内容创建的主力军。以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抖音、bilibili为例,用户创建内容后将其上传到网站,并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激励收入。
“Web2.0”这个词由O’Reilly Media 的副总裁戴尔·杜赫蒂(Dale Dougherty)于03年首次提出,之后Web2.0便迅速卷起全球浪潮,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彻底地重新定义了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
明星、网红们可以用一张图片或一个视频让企业实现营收倍增,也可以用一句差评让网店陷入困境。当下用户对互联网的影响较之Web1.0时代可谓天差地别,网站给用户投喂信息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
在此过程中,中心化平台通过提供技术与服务大大丰富了Web2.0时代的网络生态,但随着平台的集中化和对用户信息与数据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平台对利益的追逐正逐渐侵蚀掉用户的信息安全和创作收益,也因此,平台不可避免地引起广大用户的不满而不得不走向更新迭代的必然,Web3.0也就应运而生。
迭代:Web 3.0——信息主权与安全
简单描述的话,Web1.0 是企业或机构出于吸引客户的目的所创建的内容驱动。Web2.0 通过用户在网站上传和共享他们的内容,让互联网进一步发展。Web 3.0则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用户主导、和去中心化的价值交互、流通的网络生态。
为什么Web3.0会被提出来并寄予厚望?它相较Web2.0有何显著优势?
对于Web2产品来说,流量是其命脉,拥有了流量就拥有了财富,而为了流量能够进一步变现,绝大部分平台便慢慢开始了加价、杀熟、贩卖用户信息,甚至于出现了控制舆论、垄断创作者劳动成果等行为。17年Facebook倒卖平台用户信息的丑闻,20年腾讯阅文的“霸王条款”,21年腾讯推出的旨在掠夺视频创作者成果的“黎明计划”等,都是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用户在平台中付出时间和创意所带来的流量财富,理应由平台进行反哺,然而这些在Web2.0时代很难实现,Web2中用户被平台进行了事实上的剥削。
在Web3.0中,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进行交互操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价值的创造、分配与流通。相比Web2.0的平台中心化特征,Web3.0致力于实现用户所有、用户共建的“去中心化”网络生态。
而为了颠覆当下的互联网巨头垄断局面,保护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利益,Web 3.0 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存储、无法篡改、信息加密等特点,做到如下几点: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2、数据确权与授权
3、隐私保护与抗审查
4、去中心化运行
以上四点既是Web 3.0 的功能,也是它的标签,更是其对于目前互联网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需要重复注册账号、服务商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网络公司使用用户数据盈利、网络服务无法延续等问题。)
举例来说,通过数据权益通证化、数据确权与授权的区块链技术,用户在 Web 3 的世界里产生的数据归用户所有,在没有得到用户的授权确认之前,其他方无权使用。同时由数据使用而产生的收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通证经济分一杯羹。
通证经济、数字资产的出现让用户得到了参与 Web 3.0 开发公司运行的机会,他们可以参与投票、参与分红,既是使用者,又是维护者。
从这一层面来看,Web 3.0 将带来透明、可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除此之外,Web 3.0 也会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更加放心。传统互联网领域,用户对于自己数据的控制权非常弱,比如下载的版权音乐因平台版权到期而被迫删除、游戏里重金购置的装备因为开发商版本迭代而一夜间灰飞烟灭,这样的无奈在Web2.0时代屡见不鲜。
而在Web 3.0 时代,用户的数据可以通过 IPFS、Sia、OrbitDB(使用 IPFS 的去中心化数据库)等技术去中心化存储,没有人能再控制你的数据。只要你愿意为游戏运行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付费,即便整个游戏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仍然可以玩。并且,任何产品的任何改动都得经过社区投票才能通过,开发者不再拥有独裁的权力。
虽然Web 3.0 能带来更透明、更放心和更公平的网络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 Web 3.0 世界的构建还存在很多阻碍和困难:
Web3的相关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效率低、普及难度大;商业模式还未成熟;政策监管不确定性;数字资产价值波动较大等。
首先,去中心化网络对于任务处理的速度低下,即便是那些号称 Web 级的区块链项目也无法掩盖效率低的事实。
其次,Web 3.0 要对用户科普的内容远远超过区块链、比特币、加密货币等领域要科普的知识。当然,开发者也可以通过多样的设计将应用程序设计得和传统 App 无异,让用户根本感觉不到这些复杂的运行机制的存在。但这类开发工具,才刚刚起步。
政策监管和法律风险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DAO实体地位风险和通证合规性风险两方面。DAO缺乏法律实体地位,去中心化特性也导致没有个人能够作为合法代表,因此DAO很难直接参与链下活动。而通证合规性风险则表现在一些特定国家,例如中国就并不支持通证的发行。
而由于基础设施的匮乏和技术路径的不明确,当下Web 3产品的商业模式很难确立。加上数字资产市场存在较大的波动,这一切的因素都提醒我们,Web 3.0 时代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什么是EOS?
EOS指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指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系统软件,通常包括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所有软硬件资源的分配、任务调度、并发活动的控制与协调。它必须反映系统的特点,能够通过对部分模块的加载和卸载来实现所需的功能。
扩展资料: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小系统内核: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系统资源相对有限,内核比传统操作系统要小得多,例如ENEA的ose分布式系统只有5K内核。
2、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非常个性化,软硬件结合非常紧密,一般需要将系统移植到硬件上,同样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产品中,也需要不断地改变和增加系统硬件,以修改。
3、系统简化:嵌入式系统一般不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要求其功能和实现过于复杂,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系统安全的实现。
4、高实时性: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而且软件要求固态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5、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要想走向标准化,就必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6、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OS
广东百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百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是2018-04-25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佛山市禅城区黎明一路23号世博金融中心1807号(住所申报)。
广东百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605MA51L5UKXG,企业法人孔宇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东百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基础软件开发;其他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互联网批发(不含工商前置审批项目);移动电信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贸易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百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黎明区块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黎明交易所、黎明区块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黎明区块链
评论列表